昨日,禅城区社会工作委员会组织社会建设领域专家,对2016年度“品质禅城”社会建设创新项目大赛的13个资助项目进行中期评估。这13个社会建设创新项目,覆盖人群广,服务内容多样化,撬动社会资源参与,能够切实回应市民群众最迫切的需求。
禅城区社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7月,区社工委启动了2016年度“品质禅城”社会建设创新项目大赛,经过项目申报、项目初审、现场评审、社会公示等程序,最终确定资助项目13个,总资助金额100万元。目前,13个资助项目均已按照进度计划实施。
“覆盖面广,参与主体多元,这是13个项目的一大亮点。”相关负责人表示。13个项目共涉及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共服务公益、特定人群服务、企业社会工作等多个方面,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村居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均有参与,为特定领域和不同人群提供精准社会服务,助力解决社会的热点和痛点问题。比如,“橙色通道——行动不便人士无障碍改造计划”和“信息养老,一按就到”项目均针对残疾老人的;“小红帽与蓝胖子流动儿童人身安全1+1服务计划”和“青春修炼手册——彩虹项目成长计划”服务于青少年;“关爱汇聚合力助业——祖庙街道传爱助业社创业扶持计划”则为妇女提供服务。
同时,项目切实回应居民的真实需求,既为居民“雪中送炭”,又“锦上添花”。为让精神病患康复者重新走进生活,佛山市福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了“禅城区精神病患社区康复服务计划”,探索“医院-家庭-社区”一体化的康复模式为刚出入院的精神病患及家属提供指引和新生活指导适应,减少复发率;“绿色生活你我共创”禅城区环保进村居系列活动则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青出于南”紫南村青少年成长计划旨在帮助新农村青少年提高了解自我能力、抗逆力和社交能力;社区阳光心灵驿站——社区家庭心理援助计划致力于培训社区管理者及党员群众志愿者提升识别及处理心理问题的能力。
此外,项目还积极链接社会资源,形成社会服务多元参与、多元投入、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实现效果最大化。
“沿途有爱快乐同行”关爱服务行业公交司机服务项目引来了社会上10多个单位和个人的倾力解囊,既为公交司机送去物资,也为公交司机带去减压、礼仪培训、业务拓展等服务。在富士康员工阳光家园服务项目中,富士康企业积极参与,投入50多万元用于服务场地的装修、设施、人力配置等。资助的13个项目中,总共需预算资金250多万元,其中社会资金支持150多万元,是财政总资助金100万元的1.5倍多。
典型案例东海国际社区营造计划
让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增强归属感
“第一次和宝宝一起种树,很有纪念意义,我们还给小树苗做了一个牌子,今后让宝宝和小树苗一同长大吧。”这是住在禅城区东海国际小区市民陈女士日前在朋友圈发出的一条微信。
前不久,祖庙街道城北社区居委会联合广东岭南社会工作发展服务中心(下称“服务中心”)在东海国际小区举办的一场“创绿色社区,建美好家园”社区种植活动,吸引了10对亲子家庭参与。而陈女士就是其中一位参与者,她对活动表示点赞:“不仅增进我跟孩子之间的感情,还让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
类似这样的亲子种植活动,截至目前,已经举办了12场。服务中心社工邱智群告诉记者,东海国际小区有3500户居民,但由于居民多为外来人口,缺乏统一的文化背景,且小区内部是五个密闭式的区域,因此造成居民对于社区的归属感不高。为此,社工机构在去年9月起开展了“东海国际社区营造计划”项目,以社区环境为切入点,通过开展围绕“环境”“安全”“健康”“绿化”等主题社区活动,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丰富居民生活,活跃社区气氛,以此增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活动,改善社区环境。
“去年11月,我们第一次举办美食活动,参与者寥寥。但今年以来,我们举办的每一场活动报名人数都爆棚,这种反差说明居民对社区活动的认可,这些活动也在潜移默化地消除邻里间的隔阂,营造社区和谐友爱的氛围。”邱智群说。
富士康员工阳光家园服务项目
“托管学堂”解员工“心头大石”
以往,每到下午4点半,佛山富士康科技集团公司员工陈爱英便紧张起来:“小孩放学了,她自己回家有没有危险,会乖乖地在家里做作业吗?”而自从富士康员工阳光家园服务项目实施后,陈爱英的“心头大石”终于放下:孩子在社工的陪伴下完成课内作业,还学习剪纸等手工,认识佛山的民俗文化。
去年底,佛山市首个企业工作服务基地在富士康佛山园区正式揭牌,这是禅城区社工委探索“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形式开展企业社会工作服务的一个试点,为的是关爱员工及其家属,促进员工以愉悦心情更加积极投入工作,增强员工生活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
富士康员工阳光家园服务项目是该基地重点打造的一个社工服务项目。负责该项目的佛山市禅城区社联社工服务中心的社工张燕红告诉记者,富士康公司员工有4000多人,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有些外地员工和子女长期两地分居,造成儿童留守现象普遍,为此,他们非常渴望园区内能有儿童日常托管或假期培训班。富士康员工阳光家园服务项目就是针对员工的这种需求开展的,以“托管学堂”服务为重点,通过缓解员工对子女的照顾压力加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彼岸家园”流浪乞讨妇女帮扶计划
关注流浪妇女助她们走出困境
流浪乞讨妇女是特殊群体中的“特殊”,她们不仅生活无着落,且无力自救。佛山市小橙伞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很早就关注到这一群体,并在去年9月启动了“彼岸家园”流浪乞讨妇女帮扶计划,用专业的方法帮助流浪乞讨妇女走出困境。
佛山市小橙伞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陈伟伟介绍,项目实施以来,已经帮扶了410人次,建立了疑难个案8个,其中6宗案件已经结案。让陈伟伟印象深刻的是,今年2月,佛山市救助站救助了一位来自阳江,年仅23岁但已经怀孕的姑娘。救助当天,姑娘就生下了小孩。
“当时我们看到这位姑娘的时候,她神情恍惚,问她叫什么名字,家在哪里,她都说不知道。”陈伟伟说,考虑到姑娘可能有些怯生,他们先跟她聊天,拉近距离,稳定她的情绪,再慢慢引导她说出家乡有什么标志性建筑物、特产等情况。陈伟伟便按照姑娘说的“线索”,一个市、一个区、一个镇、一个村逐步去核查。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终于确定姑娘家乡的位置了,于是便联合市救助站,把姑娘和她的孩子送回家乡。
“在我们遇到的个案中,阳江姑娘这种情况是比较乐观的,但我们社工机构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希望能有更多社会资源的参与,共同关注这一特殊群体。”陈伟伟说。
文/珠江时报记者罗艳梅通讯员龙成